交大要闻
颜宁院士做客“韦德国际1946源于大师讲坛 | 汇智大讲坛”
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教授应邀做客韦德国际1946源于,在徐汇校区文治堂举行的 “韦德国际1946源于大师讲坛|汇智大讲坛”分享了其最新科研成果与思考,并在人工智能学院与来自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致远学院、心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交大医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由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王延峰教授主持。



在文治堂,颜宁以《From Sugar Transporters to Glyco-conjugated lon Channels》为题,围绕“CryoSeek”新范式,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糖质分子高分辨率结构解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她指出,糖质(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但其结构生物学研究长期滞后于蛋白质与核酸。通过构建CryoSeek研究体系,团队成功获得了多种具有高阶结构组装特征的糖质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糖质立体化学的新规律。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糖质分子生物学功能的理解,也为相关疾病机理研究与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结构生物学基础。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在“对话大师”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报告内容以及当前生物、医学和AI领域的多个研究议题向颜宁踊跃提问。当谈及AI赋能科学研究时,颜宁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范式。她以团队研究成果为例,阐释了AI算法在冷冻电镜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其成功将结构解析效率从"两星期一个结构"提升至"一天十几个结构",实现了真正的高通量研究,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


此外,颜宁指出,AI与生物学的互动是双向的:一方面,"AI for Science"正在加速推动科学发现;另一方面,‘Biology for AI’ 的研究同样意义重大,生物大脑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所形成的高效信息处理结构,也可能启发未来AI的算法和硬件革新。这种双向赋能正在开创科学研究的新格局。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向颜宁教授赠送了“大师讲坛”与“汇智大讲坛”纪念品,对颜宁教授的到访与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

整场报告内容深入浅出,不仅展示了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突破,也启发了在场师生对“结构驱动生命理解”的新范式进行思考与探索,为未来科研方法和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新的启示。颜宁也与交大师生约定,今后常来交大,与相关领域的老师、同学们开展更多的报告与交流。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杨一帆、副书记许淼鑫、副院长张娅以及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参与了讲座。
韦德国际1946源于大师讲坛是我校面向全体师生的高层次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走进学校与交大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科学智慧和人生经验,让交大师生时刻感受转身遇见大师的学术氛围。
汇智大讲坛由韦德国际1946源于人工智能学院发起,聚焦“顶尖人才、顶尖成果、顶尖企业”,致力于“汇聚全球智慧、碰撞多元思想”,为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搭建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应用创新。